您好,欢迎来到平泉菌菇网!
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平台访谈 > 专家访谈

“沅江芦菇”探路者石跃龙:将暮气沉沉的芦苇产业转变为朝气蓬勃的芦菇产业

发布时间:2021-04-20    来源: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  

  近年来,洞庭湖区造纸产能退出,芦苇产业从湖南沅江市的“金疙瘩”变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包袱”,这让从小在芦苇荡中长大,对芦苇有着特殊感情的石跃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从2017年开始,他就经常在芦苇荡、芦菇实验基地和各科研研究所中穿梭,决定找出一条芦苇产业转型的新路子。

  初见石跃龙,他正在芦菇实验基地指导工人发酵芦苇,为新一轮试种芦菇做准备。他告诉记者,芦苇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基质,其腐熟程度对食用菌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因为芦苇表面有一层蜡质层,一旦发酵不到位,芦苇上的营养就很难被芦菇吸收,直接影响芦菇产量。

  谈及与芦苇的不解之缘,石跃龙说,他的家就住在漉湖芦苇场,芦苇经济没落后,他就想,小时候芦苇荡中野生菇很多,能不能将这些野生蘑菇驯化过来,利用芦苇来培养这些野生蘑菇,这样既能消耗存量的芦苇,也能产生经济效益。

  想到了就马上做,当时石跃龙就到苇田里面去找了10来种食用菌送到了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,经过精挑细选,在里面选择了3种品质比较优秀的,产量很高的食用菌来进行培育,通过几年的研发,这3种食用菌成功被驯化。

  (石跃龙查看芦菇生长情况)

  从2017年开始,石跃龙就很少在办公室,基本上在实验基地和科研机构这“两点”奔波,这一段经历也让石跃龙从种植芦菇的“门外汉”成了一名“土专家”。在这段时间里,石跃龙一度因芦菇产量跟不上来,萌生了数次放弃的念头,但想到自己担负着探索芦苇产业转型、生态绿色发展的使命,他每次都咬着牙关坚持了下来。那时,芦苇与芦菇就是他的全部生活,芦菇的“一举一动”所有细微变化都在他的监视范围内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将试验失败导致废弃的菌包重新加工、消毒、杀菌、接种后,发现食用菌在这个菌包上长得很好,且产量很高,这让他喜出望外,他顿时觉得这个产业有希望了。

  “前几年利用芦苇种植食用菌,产量一直不高,长出来的蘑菇零零星星。但是近两年通过咨询专家意见,在芦苇中加入一些酶和有益的菌类进行加快发酵,芦菇产量由原来的几十斤一亩到现在的最高可以达到13000斤一亩。”石跃龙对记者说。

  石跃龙表示,经过几年的不断试验及摸索,如今芦菇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,驯化的芦菇不但产量高,且口感好、营养价值丰富,最重要的一点是富含硒。由于芦菇的市场需求潜力大,实验基地种植出来的芦菇基本供不应求,石跃龙开始搭配沅江水稻、蔬菜等农作物,研究芦菇多样化种植模式,从中甄选出各种不同环境下种植芦菇的最优搭配,“稻稻菇” 、“菇稻菇”等新的种植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,不仅筑牢了芦菇产业发展的基石,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。

  石跃龙告诉记者芦菇种植的好处,第一个好处就是有专门渠道收购,芦菇种植一般亩产量在5000斤,石跃龙收购价格为7元一斤,这样农民每亩效益就能达到35000元,实实在在落入农民的口袋里;第二个好处就是能够改善土壤、改良土壤,通过芦苇发酵食用菌,在收获以后,留下来的这些芦苇渣里面含有大量的菌丝,菌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这些蛋白质会转化成氮肥,增加土壤的腐殖质,改善土壤,是名副其实的“绿色食品”。

  现如今,通过石跃龙这样的先驱者的努力,芦菇产业不仅看到了希望,还达成了变废为宝、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。

  谈到未来沅江市芦菇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蓝图,石跃龙信心满满地说:“未来到2025年,计划将芦菇产量增至20万吨,综合产值达到100个亿,带动10万人就业,把沅江市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县市之一。”

微信